“同学们,挖掘80多年前,红色红色张爱萍将军曾三次来到这里,资源领导抗日武装与敌人战斗。讲好”近日,故事在宿州市埇桥区栏杆镇石相村红色革命遗址旁,挖掘埇桥区关工委副主任李再胜在给小学生讲述张爱萍将军三进石相村的红色红色故事。
在现场,资源李再胜老人把革命先辈舍生忘死、讲好前赴后继的故事革命故事讲得引人入胜,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挖掘
今年以来,红色红色埇桥区组织“五老”深入中小学校宣讲红色故事,资源开展党史国史教育。讲好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革命故事,通过老同志们声情并茂、震撼心灵的讲述,在广大青少年中引发热烈反响和共鸣。
上世纪30年代初,埇桥区顺河集就爆发了宿县地区现代革命史上最大的一次农民暴动——“打烟款”暴动。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埇桥区的土地上发生过多次战斗,许多先烈为革命英勇献身。石相村目前还保存着众多革命遗存。为保护和传承好这些红色资源,埇桥区对在石相村的皖东北抗日临时指挥部等红色革命遗址进行保护修缮,建立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皖东北抗战临时指挥部(灵宿公署旧址)。今年3月12日,石相村红色革命遗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挂牌。
“多年来,埇桥区各级基层关工委积极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做了大量本地革命文献整理发掘工作。”李再胜说,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詹东体为挖掘9O年前发生在朱仙庄镇东三铺集的农民暴动、组建红军游击队、开展反封建反压迫斗争等有关革命史料,多次走访、查阅宿县县志,召开座谈会、研讨会,渐渐理清了暴动的谋划地点、时间、主要领导人等线索,写出纪念宿东农民暴动90周年的材料。
去年以来,詹东体宣讲宿东农民暴动的红色故事10余场次。埇桥区桃山村是萧宿铜灵边区革命根据地的发源地,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仅桃山村牺牲的革命烈士就有38位。在埇桥区关工委老同志的帮助下,这个村整理出《英名永存》《忆胡方亮烈士》等材料。夹沟镇五柳烈士纪念馆中有一份毛主席为夹沟村一位赵姓烈士签发的烈士证书。烈士后人担心原件丢失,将原件取回。在“五老”的建议协调下,烈士亲属又将烈士证复印件送交纪念馆展示。
埇桥区关工委还帮助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撰写解说词,每篇解说词都逐字逐句推敲,特别是对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等都反复查证。“我们讲述的都是发生在埇桥本地甚至本乡本村的红色故事,深受基层干部群众欢迎。我们将坚持开展这项活动,让革命精神薪火代代相传。”李再胜说。